星期六, 28 12 月, 2024
HomeUncategorized于而凡:嚼书的日子

于而凡:嚼书的日子


• 嚼书的日子

于而凡

一生嚼书如痴似狂,有营养没营养的都一起狼吞。现在回看,没一本书是白读的,每本书充值了文化资讯,也影响了人生观念。阅读量足够了,文学品位也自然提升。王国维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可用三首诗来概括,我的阅书生涯,也可以分几个阶段来谈。

一. 月是故乡明
记忆中最早翻阅的书,是“中国画报”。那大型的期刊,以彩色图画为主而文字为补,是当年海外华侨客厅里必备的读物。阅读这种画报,不识字也可以,年幼的我就把这画报当成启蒙读本。书中五彩缤纷的神州,也成了一生的牵挂。 一开始识字,连环图之旅就启程了。感觉上没怎么看童话故事,就直接跟着孙悟空上西天,追逐林冲夜夜上梁山,把古代传说和神话一网打尽。越读越入迷,较复杂的三国聊斋红楼也扫阅干净,也不管那’年少读西游,中读水浒,老读三国’的老生常谈。 那时不过是小学三年级吧,不知不觉中,把刚学的中文也读透了。这是吸收中华文化的阶段,通过连环图画,游览了中华文化的神奇画廊,参与了中国历史的漫长旅程。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就是靠这些文化盛宴来搞文化传承,让我们把没踏过的神州大地当故乡,小小年纪,也感受到了杜甫的月是故乡明。

二. 激情燃烧的岁月

家里的连环图迅速翻完,就开始去打长辈友人家的藏书。那整套“三国演义“就是这样获得。很快,连环画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就把目标转移到那无画天书。那年代,印尼跟红色中国走得近,我们就读的华校也很左倾,虽没有明文规定,台湾书是禁区,香港进的也只限电影画报。在印尼流转的书籍,十有八九都是大陆的红色书籍。于是,革命小说很快占据了我的读书名单。“苦菜花”,“青春之歌“,“敌后工武队“,“林海雪原“,“红日“,……都无一错过。 小四那年,我们学校给排华的军政府封闭,学校没法去,就索性全日把头沉在故事书堆里。还记得“红岩“就是那年代攻读完毕的。可以说,小小的脑子满是共产主义理想。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氓”这些算是苦涩的成年小说,也全部吞下去了。这可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就是因为嗜书如命,在印尼的白色恐怖时期,别家都把书烧掉,我还坚持把书籍保留,全隐藏在天花板上。 现在来看,当年阅读的红色小说,大部分都是思想高于一切,有意识形态引导故事走向的弊病。可是依然有几部书至今难忘,那就是“林海雪原“、“红岩“和“牛氓“。“林海雪原“胜在其保留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红岩“强在对人物的刻画。而“牛氓“,把情感挣扎描绘得异常深。

三. 流行的欢愉
70年代,在千岛国沉默了几年的华文书,又借尸还魂了,这次是借香港和台湾的书籍还魂。凭香港台湾在政治上和大陆的敌对,有多人开始从这两个地方偷渡华文书。这些进口书不是拿来卖,而是摆在租书摊供爱书人借读。 一时间,两种流行的异风同时吹来,一是柔情阴风一是传奇阳风,一是以琼瑶依达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一是以金庸古龙为旗杆的武侠小说。在无书可读的年月里,红色思想安置的堤岸也给破防了,在流行的欢愉中,没有人可以拒绝这些温情和浪漫的诱惑。 回望看,言情虽然在内容上太过虚空,对情感的处理却非常细腻,在文字表达方面也有可取之处。琼瑶就善用古人诗词的意境来描绘今人之情,竟让年少的我引发对古诗词的兴趣。而依达的文风代表了洋化城市的文体,借用流行歌词之风创造出新的文学浪漫。 而武侠小说呢,影响就更深了。这里特提起金庸武侠小说,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通俗文学,它也涉及了严肃文学所属的命题,它把人性的冲突,心灵的挣扎,社会的矛盾,权势的诱惑,都挖掘得挺深,勾画得比写实小说更惊天动地。 更可贵得是,在无校可读的年月里,它给失学少儿上了中国历史,灌输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最厉害之处,它给读者诠释了何为儒释道。在十五部小说里,金庸写出了许多烙上文化印记的大侠,通过他们,我们能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它成功塑造了义侠,儒侠,佛侠,狂侠,道侠,禅侠,凡侠,非侠。

四. 正统的召唤
阅读流行的年代,也是文化阻隔的岁月。可读的华文书越来越少,就饥不择食,把难嚼苦涩的读本也咬下去。随着年龄的成长,除了读全中国古典文学的原著,也把五四文学先导的著作来回反刍。书籍的主要来源,除了亲友的藏书,租书坊,就是卖旧书的摆地摊。也是在旧书摊中,拾到了正统的港台文学。白先勇的“台北人“,也是那时邂逅的。 那也是我转读印尼学校的岁月。大学时期的我,也开启了印尼文书籍的阅读。除了浏览了当代印尼文学经典,像普拉姆迪亚的”布鲁岛四部曲“,也狩猎了欧美翻印的文学,有流行文学也有严肃文学,卡缪的“瘟疫“,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通过印尼文翻译阅读。这些阅读,大大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在当今抗疫的日子里,就是通过这两部书的内容,我写出两篇散文来审视当今疫情世界的乱象。 毕业工作后,有了出国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买中文书的机会。那时华文书籍的禁令在印尼还没撤掉,出国回国的路就变成了一个走私的路。想当年把书放在箱子底下,让脏衣服掩盖,忐忑不安地过海关时,我心中竟冒起了一个地下革命者的壮烈意。而革命者要捍卫的信仰,就是仓颉创出的颗颗方块字! 走私的数量有限,所买的书籍就要精选。除了文学读本,文化哲学的论本也成选项。大学建筑系哲学课的入门,让我也能入迷地阅读李泽厚写的“美的旅程”。 流行的魅力已过,正统文学就自然成为主选。于是,余华、苏童、贾平凹、莫言的小说开始接触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和阎连科的”受活“也拜读了。想起当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在北京一家小书店的老板推荐的,也是从这一本开始,引发我对散文的兴趣。如果没这一本,有没有我后来的华文写作就不可知,只记得,当初获得印华作协征文比赛冠军的,就是我的散文处女作!获奖后,华文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所写的散文诗歌小说,也在频次征文比赛中获奖。 开启华文写作前,我已经开始了诗歌翻译的作业,尝试把中国古代诗歌,翻成印尼文。是电脑让我能用汉字写文章,不然会忘了那大半文字,是怎样写。也就在编译古诗中,我翻阅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经典,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2007年,我出版了含360首诗词曲的双语版中国古代诗歌选集“明月出天山”,也算是给自己的阅读生涯,做一个交代吧。

五. 网络的狂欢
翻书的旅程不曾停歇,在网络时代,阅读天地更加辽阔。阅读不再限于字质文学,电子文学也可以让你流连忘返。在网络时时代,我更容易接触到当代诗歌。除了从网站获取,手机的社交媒体也是当代诗的转发沃地。就因为阅读了大量新诗,就启发了翻译现代诗的兴趣。这作业今天还在进行中。 现今,网络文学异常发达,好多小说成书前都会以连载方式在网上发表。我就是从网络读到了后金庸的武侠小说“昆仑“和“英雄志“。也是从网络,我接触了许多类型独特的小说,如“藏地密码“,如中国科幻的骄傲”三体三部曲“。这许多次不期的幸会,竟让自认读书品味已高的我,又拾到当年年少时追读武侠的心历。 可毕竟阅读了许多正统文学书,面对这些流行文学,现在是可以用较严正的文学准绳去评价。就像对“三体三部曲“这部著作,我曾经在报章发表书评:作者能通过科幻这流行文学的书写,深入到主流文学的核心思索,尝试去剖析人性,审视社会与反思历史。在戏剧性的叙述中,作者探讨了几个沉重命题:来自绝望的信仰,民主的困扰,道德准绳的摇摆,人性与兽性的对决。 有了网络,买书也更方便,以前为无书读苦闷,现在为太多选择烦恼。有了网络,除了阅读,投稿也更便利。写出的文章可以自由发表,可以和各地爱好文学者交流,还可以及时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网络显然可以把被动的阅读,化成主动的写作。但写作要出成绩,先决条件还是要靠那漫长的阅读历练。

六. 蓦然回首
看了那么多书,总会有心中独爱的书,回顾一生的阅读,可以选出心中的十大中文书吧! 一是“道德经“。这是中国唯一能与西方哲学对话的书。春秋的诸子百家,多是以思考社会问题为主,少有像老子那样探讨万物的本质,探索宇宙的运转原理,而这恰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话题。老子用最简短的文字,来释解最深广的哲理,他的句子允许多种解读,耐人寻味并充满诗意。 二是“史记“。当领悟到我们所认识的历史人物大多起源于司马迁的眼观,就不禁默然起敬意。司马迁的史记成了各个朝代书写历史的模范,千年来,这些史笔始终成了政治人物的梦魇,他们时时介意历史家对他们的死后评说。以他做开头,中华民族也成了蛮有历史感的民族,论今说古成了常态。 三是“红楼梦“,这是中国旧社会的百科全书,每个读者都可以靠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性看与解读:喜情爱的看玉石恋;喜悲情的看葬花;喜权谋的看政斗;喜社学的看伦理;喜哲学的看空幻;喜文学的呢,就往诗词里钻吧!不是以抽象的词汇来释解理念,曹雪芹是靠具体的象征,靠诗意的描述,来演绎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感。 四是“唐诗/宋词三百首“。中国是诗的国度,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于是诗歌史。很难想象,没有古代诗歌的中国人情感上是那么苍白,华文文学是那么贫乏!我们思乡时将失去李白的月亮,看到月亮时也无法千里共婵娟。古代诗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挺大。虽然无刻骨的宗教传统,中国人以诗歌美育来替代宗教,精神上就充实了。 五是“美的历程“。这是李泽厚研究中华文化发展史的专著’美学三书’之一。书中有周密的哲学性思索,也有顿然的启发性感悟。书中用具体的文化艺术作品作参考,点出各个朝代的文化思想特征。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探讨美学,写出了中国历史,也酝酿出诗意。 六是“山居笔记“。余秋雨的第二本文化散文集,把文化历史主题挖掘得更广更深。书中主要收集中篇散文。因为篇幅长,发表观点时作者不再是点到为止,而是把观点的依据娓娓道来,学术性更强,也更有说服力。读到思想深处,有让人掩卷长叹之长。 七是“鹿鼎记“。从通俗小说的角度看,金庸的成就无人超越;从严肃文学的观点看,他书中的人性挖掘很有深度,思想性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比一般正统文学更深刻。而从他总共十四部著作,文学性最强的就是这一本鹿鼎记。这本小说以反英雄反武侠的倾覆性,倾倒了文坛,主人公韦小宝是阿 Q 的武侠版,鹿鼎记也成了中国的唐•吉诃德! 八是“呐喊“。鲁迅是第一个用大白话写新小说的,一写竟写出文学经典!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书内收入14 短篇,是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抱着启蒙目的和人道精神,作者揭发开了旧社会的病态生活。凭三本短篇小说集,鲁迅巩固了他在现代文学的崇高地位。 九是“红岩“。童年阅读的好多红色经典,现在回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部小说。这描写解放前夕活跃在重庆地下工作者的写实小说,生动铸造了无数个性格鲜明的革命志士,好多人物都成了文学经典。描绘的背景山城重庆是那么鲜活,几年前受到小说影响,就特参观了那些故事发生地,感受历史痕迹。 十是“牛虻“靠着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句推荐话,此书感染了无数年轻读者,主角牛虻成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象之一。这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以意大利独立革命为背景写的书。通过一位神父与私生子的亲情与碰冲,展现出宗教信仰与革命信念的矛盾,完整构建了悲情灰暗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情感挣扎,从头到尾紧扣读者的心。 回望那些嚼书的日子,就像是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虽把大半时间花在书本上,终是衣带渐宽终不悔。阅读时间的堆积,最终积成了那高高长长的书架。当然这不是全部,还有那些只留在记忆的借租书籍。还有那些更多的童年藏书,早已在哥哥搬家中不小心毁掉!每次想起这事,总是在惋惜不已。 不过,这些书不会真正的毁灭,我相信它们早化成了血液,塑造了我的思想,推动了我的笔杆子,让自己能在世界华文文坛拥有一席之地。以夜继日的阅读一定不会白费,它始终会给予 —- 一份满满的精神报酬。
o
o
o
o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