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矣。”——陆尔奎
中国辞书历史源远流长,常州人在辞书领域建树颇丰,贡献巨大,如《永乐大典》都总裁陈济,《说文解字注》作者段玉裁,《比雅》作者洪亮吉,《辞源》主编陆尔奎,《辞海》主编之一沈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总编姜椿芳等,无一不汇聚着常州人的智慧和担当,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辞书作为文化的浓缩和载体,对文化积累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辞书被称为“无言的老师”,一本本厚重的辞书背后,凝聚着辞书人的心血和智慧,都会有许多艰辛而曲折的故事。为弘扬辞书人精神,特设“辞书的故事”专栏,本期推出常州籍资深语文工作者汪惠迪先生的文章——《赓续中华文脉 夯实文化根基 集万“寿”于一典 探“寿”字之渊源 <万寿大典>面面观》。
赓续中华文脉 夯实文化根基
集万“寿”于一典 探“寿”字之渊源
《万寿大典》面面观
文/汪惠迪
中文(Chinese)是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即汉语和汉字。海外有些国家或地区将中文称为华文。
汉字是记录或书写汉语的符号。汉字历史悠久,最早的已成体系的汉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朝和周朝早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至今已经有三四千年历史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历经演变,形成了多种字体,即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甲骨文
金文(钟鼎文)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汉字形体产生变异,出现了异体字,其特点是音、义相同而写法不同。比如“窗”“窓”“牎”“牕”“窻”就是一组异体字,“窗”被定为正体,其余都是异体,通通废除。
2013年6月5日,我国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都是“正体字”。
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3500字)中,字号为0599的是“寿”字,可见使用频度很高,原因是“寿”字在书法和绘画中频繁出现,它在民间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寿”字在历史名人的作品中频繁使用。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中国人对长寿的追求,他们把长寿作为美好祝愿,并且传承了“寿”文化。
“寿”字最早出现在商周之前的古陶器上,正式使用于商代,从周代开始,大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也用在文学作品中,如《诗经·小雅·天保》里就有“君曰卜尔,万寿无疆”和“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句。
古籍中的“寿”字
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寿”的本义是“活得长久”。《新編學生字典》“壽”字下有五個義項:❶歲數;長~|高~|~比南山。❷生日;(多用於老年人)~辰|~誕|祝~。❸歲數大;~星|人~年豐。❹婉稱死人用的東西:~衣。❺姓。(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8月第1版,第580頁。繁体字版,特为港澳学生而编。)
健康长寿、延年益寿、人寿年丰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类美好的祝愿。一个“寿”字成喜庆图腾,一幅寿联使蓬荜生辉。
集万寿于一典,打开一看,但见“寿”字连篇,喜庆吉祥,中华民族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跃然纸上。
《万寿大典》一函三册
本书汇集自商代起,迄今3700年间的“寿”字书艺,每个均从拓本墨迹取字,并对原作者和载体出处一一详加注释。《大典》之“寿”字,辑录自钟鼎、玺印、书画、典籍、简帛、铜镜、钱币、器物、陶瓷、瓦当、摩崖、碑帖等载体,共计10001个。以如此宏大规模集“寿”字之大成,《万寿大典》可谓首创。
《大典》对研究“寿”字之演变,对“寿”族古文字的考释,对学习名家书法艺术,对用于工艺品等器物之装饰,既有参考价值、实用价值,亦有欣赏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本书作者王荣泰,笔名西门王村,为原《中国剪报》创始社长。
本书16 开,496 页,由荣宝斋出版社于2008年7月1日出版,成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备受读者欢迎,为书艺爱好者所珍藏。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万寿大典》共12卷。各卷皆以“寿”字所出之器物为名。胪列如下:
卷1 钟鼎 编号为00001—00632号,展示了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
卷2 玺印 编号为00633—01951号,展示了古代印章艺术的精髓与历史变迁。
卷3 书画 编号为01952—04303号,展示了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卓越成就。
卷4 典籍 编号为04304—04982号,这些古代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思想智慧。
卷5 简帛 编号为04983—05144号,揭示了古代书写材料的独特魅力。
字典内页
卷6 铜镜 编号为05145—05169号,反映了古代生活中的审美与科技融合。
卷7 钱币 编号为05170—05395号,展示了钱币的历史演变与经济交流。
卷8 器物 编号为05396—05937号,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实用与艺术器具。
卷9 陶瓷 编号为05938—06386号,均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巅峰之作。
卷10 瓦当 编号为06387—06563号,展示了古代建筑装饰的独特艺术风格。
卷11 摩崖 编号为06564—06644号,摩崖石刻记载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人文景观。
卷12 碑铭 编号为06645—10001号,记载了无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文化传承。
最后是图例 [001—135],为理解上述各类文物提供了关键的视觉辅助。
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