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Home副刊汪恵迪:牛车水人讲牛车水的...

汪恵迪:牛车水人讲牛车水的故事(上)

  结缘新加坡(系列93)
牛车水人讲牛车水的故事(上)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在海外的聚居之地通常称为“唐人街”。之所以称为“唐”,是因为早在宋代,“唐”已经成为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后来不仅以“唐”代称“中国”,进而称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这个词的书证始出于志刚的《初使泰西记》(1872年),据考证,最早不叫“唐人街”,而称为“大唐街”,其书证始出于纳兰性德的《渌水亭杂识》(1673年),比“唐人街”早了两个世纪。“唐人街”又叫“中国城”(张德彝《航海述奇》,1866年),其后在《欧美环游记》(1875年)中,张德彝又把“中国城”叫做“唐人城”。综上所述,按时间顺序排列就是:大唐街→(1673年)→中国城(1866年)→唐人街(1872年)→唐人城(1875年)。使用频率最高的“唐人街”是后起的。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华族是新加坡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74%左右(2024年),其他还有马来族、淡米尔族和欧亚裔。牛车水的英文/马来文名称是Kreta Ayer,新加坡旅游局为迁就欧美等西方游客认识上的方便,就把牛车水译为Chinatown了。新加坡华人用华语说Niucheshui,用广东话则说Ngau Che Sui。为什么特别提到广东话呢?因为牛车水的居民大多来自广东省。我在新加坡工作多年,记忆中没听新加坡朋友说“唐人街”。

“牛车水”得名有三种传说。一是一百多年前这一带因河水暴涨而将大街小巷淹没,于是居民们盘了水用牛车将水运走。二是这一带的居民曾以牛车载水清洗街道。三说是当时没有自来水,马来人常用牛车把安详山上的井水运到这里卖给用户。第三种传说为多数人采用,新加坡的导游也都是这么向游客介绍的。我一直只知道第三种传说,前两种传说是读了《牛车水人说牛车水的故事》才了解的,

笔者出生在中国江南水乡。小时候就听说“牛吃草来牛车水,东家吃米我吃糠”。“江南”以长江为界,其南即江南,现在属于“长三角”,农田多为水田,种植水稻。那时农家多半靠人力戽水(车水),也有靠水牛拉水车,将河水汲上岸来,注入水渠,流淌进稻田的。虽然也有戽水船,用柴油机戽水,但成本较高,农民有的负担不起。现在都由电灌站汲水,既不用人力,也不用兽力,现代化了。

牛车水(水牛拉水车)                                  人车水(三人踩水车)
 
我家乡的“牛车水”跟新加坡的“牛车水”(Chinatown)同名异实,风马牛不相及也。如前所述,“牛车水”来历的三种传说引自《牛车水人说牛车水的故事》(新华文化事业(新)有限公司出版,2023年8月初版,2024年7月三版,新加坡),作者何乃强先生。
何乃强著《牛车水人说牛车水的故事》
1941年,何先生随父母搬迁到牛车水居住,在那里成长,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虽然成年后迁离牛车水,但因父业还在那里,还得常常定时回去协助父亲打理业务。何先生生于1938年,屈指算来,他跟牛车水的关系已有80多年了,是真正的“老牛车水”。笔者跟何先生素昧平生,经友人介绍,今年10月24日下午四时,我趁何先生偕夫人冯焕好女士到香港旅游之便,到他们下榻的酒店去拜访。
笔者(左一)与何先生伉俪留影
何乃强先生是新加坡著名的儿科专家,冯焕好女士是著名的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在新加坡知名度很高。其实,我读过他们在报章上发表的许多文章,所署都是笔名,不知真实姓名。《牛车水人说牛车水的故事》讲了许许多多故事,给我补了一课。下篇详细介绍。(上篇)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