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Home副刊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91):新加坡报馆里的中国人(中)

新加坡报馆里的中国人(中)

——三栖媒体人杜平

汪惠迪

在2021年12月1日之前,新加坡所有的中文报都由新加坡报业控股(Singapore Press Holdings,简称SPH)属下的华文报集团出版,英文、马来文、淡米尔(Tamil)文报纸则由英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集团出版。

新加坡报业控股大厦

华文报集团共有400多名编采员工,或许因为是新闻单位,所以内部有什么异动,消息传得特快。

1995年10月,早报编辑部传来消息说,从中国来了一位新同事。那时我在新闻研究部工作,听说有新同事自祖国来,顿时心里就暖洋洋的,一种莫名的兴奋油然而生。后经早报老同事张从兴先生介绍,认识了新同事杜平。从兴老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赋诗作词,样样皆能,人称神童。他学的是电子,却文才出众,写得一手好文章。我国的《环球时报》《南方周末》都发表过他撰写的国际时评,《环球时报》还向他约稿。杜平中等身材,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我和从兴称他“杜公子”。

“杜公子”杜平

三人当中,我年龄最大,神童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汪公”。按神童的本意,“公”字是要重叠的,杜平说这叫得出口吗?于是省去一“公”。按中国人的习惯,在姓后加“公”,称人“某公”是一种尊称,区区在下,何德何能,称“公”,还真不敢当。无奈圈内老友也都跟风,似已“约定俗成”,只得“听之任之”。

当时公司规定,室内不准吸烟,偏偏本公、神童和公子三人都有吸烟的不良嗜好,天天摇笔杆,摇久了,似乎瘾头来了,到哪里去过瘾呢?我们发现四楼朝北的阳台是敞开的,在那里吞云吐雾,应无问题。由于阳台是一条长廊,因此我们把那里叫做“天安门”。我们站在栏杆后面吸烟,面向广阔的天空,感觉很“爽”。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三人之中只要有人打个电话,就相约到“天安门”过把瘾去了。

闲言少叙,说回本题。1986年,杜平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因为他修读的是英语语言文学及国际新闻专业,所以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在加入国际电台刚满一年之后,就被提拔为欧美评论组副组长;再过半年,被选定为驻布鲁塞尔欧共体(今欧盟)和北约总部首任记者;从记者站卸任回国之前,就被提前委任为外事采访部主任。那几年,杜平还获得了一连串的奖项和荣誉: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首届全国广播奖特等奖、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首届广播电视部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1995年10月,前途一片光明的“杜公子”竟然从这个岗位上跳槽到新加坡《联合早报》。在《联合早报》一干就将近15年。

杜平摄于母校校牌前(上世纪80年代初)

或问杜平为什么要跳槽呢?杜平说:“就如同无数先辈一样,我孤零零地远走他乡,并非是要抛弃过往的一切,更不是为了要永远地自我放逐,而是想在一个不同的环境里寻找重新出发的机会,以便将来也能够‘出人头地’、‘衣锦还乡’。我当初义无反顾地离开,是为了义无反顾地归来。”(杜平:《我在媒体这些年》第184–185页,八方文化创作室,2017年7月出版,274页,新加坡)

跳槽不是说跳就跳的,到新加坡工作也并不是你想去就去的,得有机会。杜平的机会是1994年11月他作为记者随国家领导人访问新加坡,与《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相识。“原本是一次平常不过的相遇,却未曾想到这一偶遇竟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杜平说。故事并非这么简单,欲知其详,请看《我在媒体这些年》。

杜平著《我在媒体这些年》

任职《联合早报》期间,起初管理层让他做国际新闻翻译,杜平觉得这项工作“既无挑战性,也无创造性,更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杜平认为外国记者对中国事物的了解既肤浅又片面,自己翻译他们的新闻,而报馆也仰赖他们的新闻,岂不都成了他们的传声筒?杜平“有点后悔了”,觉得“前途已是一片灰暗”。这时,杜平萌生了移民加拿大的念头,并且完成了移民前的“落地”程序。从加拿大回到新加坡后,杜平“重新思考自己的现状和未来”。终于决定留在新加坡,重新出发。

为了做好眼前的工作,杜平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他利用在新加坡购买外文书籍的便利条件,大量购买原版外文专业书籍,认真阅读,并做笔记,写心得、体会。他读的外文书籍,涉及国际政治、世界历史、国际外交、世界经济、欧美文化、地缘政治以及世界主要领袖的回忆录。

上一篇提到的曾任《人民日报》驻华盛顿记者仓立德先生,比杜平年长一轮,杜平常跟他分享读书的心得与体会,借此听取仓先生的见解,两人成了挚友。多年后,仓立德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与杜平的交往时深情地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由此可见,两位资深媒体人感情之深。

三年下来,由于自己努力,杜平终于受到重用,担任早报社论主笔,并在言论版开时评专栏《纸上风云》,以笔杆论尽天下大事。杜平满怀深情地说:“联合早报管理层用行动证明了对我的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对林任君总编辑的敬意和感激便油然而生。我深深地了解,早报对我的信任和重用是需要胸襟、决断和勇气的。”(《我在媒体这些年》第204页)

10年当中,杜平撰写专栏文章500余篇。没想到正当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时候,2010年春节一过,杜平离开了新加坡,前往香港加盟凤凰卫视去了。

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到新加坡联合早报,杜平成了双栖媒体人;他跳槽凤凰卫视,将在东方之珠圆他的三栖媒体人之梦。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中)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