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3 1 月, 2025
Home副刊汪惠迪 : 华文华语,世代...

汪惠迪 : 华文华语,世代相传,永无止境!

华文华语 世代相传 永无止境
汪惠迪

拙文《新加坡会成为亚洲第一个英语国家吗?》在9月7日早报言论版刊出后,因文内提到华助会获奖的李淑慧老师所介绍的一条华文教学经验跟笔者在《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一书中所看到的四点建议的第一点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有读友发微信来说,那本书不易看到,可否就跟新加坡有关的阐述做点补充。拙文就此转述一二。

 


《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654页,82万字,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

莱佛士是1819年1月29日登陆的新加坡,两年后的1月28日,第一艘从厦门起航的中国帆船到达新加坡。从此以后,中国船越来越多,截至1836年,新加坡的中国移民已有1万3749人,直到1931年,新加坡当地出生的人口才超过移民人口。

中国移民来到新加坡,虽身无长物,却把中华传统文化及其载体汉语带到了侨居地,然后从家庭传到社会,多半是作为“祖语”(heritage language)来传承的。

暨南大学郭熙教授认为“‘祖语’一词有其特殊意义,更容易唤起海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和祖籍地语言文化的情感,符合中国文化慎终追远的传统。”

新加坡“建国一代”中的华族及其先辈的“中国话”多半是作为“祖语”传承下来的;“立国一代”中的华族及其先辈的“中国话”也多半是作为“祖语”传承下来的。新加坡“华语这个词儿的创制及应用,在政治上的意义是伴同独立运动而来的,它表示与所由来自的国家方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站稳自己的脚跟,走自己的路。”(卢绍昌:《华语论集》第46—47页,1984年,新加坡)

时至今日,新加坡华语得以永久保持的关键是建国后政府所实施的“英语+母语”的双语教育政策。这个政策实施50年后,社会上主要使用的语言基本上趋于稳定,即新加坡人都以英语英文为主,兼用母语。

新加坡教育部统编全国中小学的华文课本,这是中学华文新课本《华文伴我行》
《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一书的作者王汉卫教授和白娟博士所谓“华二代”是指“华人新移民第二代”,“是新移民族群中幼年随父母(第一代)移民或在海外出生的第二代华人”。他们所强调的“华二代”是“依据代系而非年龄等其他标准进行界定”的。如此说来,新加坡的“华二代”当是“建国一代”,而“立国一代”当属“华裔新生代了”。

王汉卫和白娟用八章篇幅,从不同的视角,依据大量的田野调查等一手资料,分别详细阐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华二代祖语保持的情况。笔者饶有兴趣的是第六章“新加坡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就是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了本文开头所提的四点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特别指出,家庭小环境和语言大环境对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语言选择和语言水平都产生直接和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家长对华语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从小环境着手。华族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家庭双语教育给孩子所能带来的优势,并从孩子出生时就采取双语教育,孩子便能自小从家庭小环境开始,培养对华语的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及优秀的华语水平。这样就可以确保新加坡华语世代相传,永无止境。作者这番话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值得新加坡朋友铭记在心。

本书第二部分,作者对世界各大洲的华文教材进行宏观研究和微观考察,在亚洲部分,对新马印尼和菲日五国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

在论及新加坡的华文教材时,作者是以名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欢乐伙伴》为例加以评述的。


·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本《欢乐伙伴》 ·

作者说:“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重视华语听说读写以及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儿童的语言认知规律,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加坡特有的地理、文化和生活方式等结合起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评介甚高。要说需要改善的话,那就是教材的性质:汉语是“祖语”还是“二语”。

书中,作者直言不讳地说:“在一个华人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社会,华文似乎难以为继。”这是由于作者当时尚未看到新加坡第四代舵手黄循财总理在今年国庆群众大会上的演讲。现在,王汉卫教授和白娟博士的忧虑也许可以消除了。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