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族夫人
苏歌
上世纪1986年7月,搬迁至另一条巷子后,好久没经过同一新村的故居。某天,心血来潮,特意转过去看看,两排的房子大都已翻新了。想起上世纪1980年年初,领取了向我任职的公司贷款购买的房子钥匙,第一次拥有了安定的住所,就是在那里。虽然当时为了每月的分期付款大伤脑筋、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但是心中的欣喜实非笔墨所能形容也。
当年,房子交接后,就搬进去居住了,终于摆脱了寄人篱下的日子。这新村计划建造约500间房子,每天清晨我在新村走早街,发现全村包括我家在内,只有4家住户,已完成的房子都还空置着,大多数正在建造中,还有几个未动工的地块。
1979年,分期付款购买、尚未竣工的房子。
村里已种植了不少的树木,虽然都还未长高,可是早晨空气特别清新,气温舒适宜人,经常会有雾气弥漫,稍远处还能见到放牛的人家。新村前的公路还很狭窄,有一回,要去参加婚宴,下班后急忙赶回家准备冲凉换装,但是因为塞车,不能再前进了,于是折返,仍然穿着上班的衣服直接去赴宴了。
一年后,左邻右舍开始入住,人气也逐渐兴旺起来。那时候,我家斜对面住的是友族一家人,是源自西苏门答腊省巴东市,与我家时有来往,每年的开斋节,妻子会做些糕饼送给他们,而农历春节,他们也会送些水果饮料回礼。他家有7个子女,大女儿早已出嫁,丈夫是军人,常回家来看看;大儿子在西德工作,负担家里的生活费用,是家庭的主要支柱;其中有一对龙凤胎的孩子——伊彦和伊妲,大约12、3岁,经常和最小的弟弟10岁的哈利在屋前的路上、用白漆画的羽毛球场打球,有些邻居不约而同也来参加,我有空也会去凑凑热闹,日子过得单纯但充满乐趣。
1981年7月,苏门答腊岛占碑市的大伯夫妇携带其岳父大人到雅加达医治痔疮,我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右1是我母亲抱着孙子,照片中还可看到用白漆在马路上画的羽毛球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孩子也渐渐长大,有的已经开始工作了。这时我左邻不远处搬来了一位原籍印尼中爪哇省三宝垄市的老师,他不谙中文,曾在我故乡教数理化及英文。与他在异乡重逢,格外高兴,但因各忙各的,也没经常见面。有一次他出差到西德,邻居友族夫人拜托他探访她的长子;回来后告知她其长子因积劳成疾,得了不治之症,这晴天霹雳让友族夫人伤心欲绝,终日以泪洗脸,大家也爱莫能助。
还记得1998年5月雅加达发生暴乱,友族夫人在紧急关头扶危救难,嘱咐我们到她家暂避,她的善举让我们永远铭刻在心,终生不忘。
暴乱后不久,听说他们举家搬走了,不知去向。
2006年12月某天,伊彦突然来访,他长得高大英俊,笑容依旧灿烂,递上一张自制的精美请帖十分兴奋地说:“哥,我要结婚了,请你们一定要来哦!”
婚宴地点是在雅加达郊区“美丽的印尼缩影公园”那一带,之前曾参加过的婚礼大多是在酒店或大餐馆里头举办的,而这一场婚宴的礼堂是露天的,场地非常宽敞,近千名来宾都不觉得拥挤。只见妇女们个个都是盛装出席,男士大都是身穿峇泽、西装笔挺,暗忖他的新娘应该是名门望族吧!随着祝贺的人群队伍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台上,送上我们虔诚的祝福,友族夫人双眼湿润,十分激动说道:“你们看,今天我的伊彦像不像王子?”
走过当年与伊彦、哈利打羽毛球的巷子,那些年的生活片段,蓦然间浮现脑海,才惊觉竟然都是一幕幕不能忘却的青春往事,古谚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尤其是那位曾经在危难中挺身而出、护佑我们的友族夫人,不知近况如何?但是相信伊彦和他的公主定会悉心照顾她,祈愿她能平安、舒心地安度晚年。
图:网络,诚谢原创者!
苏歌,2023年8月28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