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
朵拉
他带儿子到老城区著名的大伯公古庙烧香。
远远听到回教堂的颂经声,大伯公庙在回教堂旁边。非回教徒的他觉得那午祷的颂经旋律极动听,给人一种伫立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宽广无边的沙漠上的想象,那韵致悠长的颂经声穿过空旷的天际一直飞到无尽的远方。
远方到底在哪里?妈妈逝世后,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停好车,他和儿子朝向庙走去,听到有人敲钟,空空空,悠扬地飞到遥远的地方。
每一年他载妈妈来烧香,妈妈捐香油钱,庙祝即刻过来敲钟。他不明白,后来自己解释,可能在跟大伯公报告有人捐香油钱吧。
他不信鬼神,到寺庙来因妈妈来还愿,妈妈烧好香叫他捐五十元,他就掏钱投进香油箱里。
回去的路上,他问妈妈为何年年来烧香?妈妈说每一年来烧香许愿,每一年许的愿望实现了,就来还愿。
是不是有时愿望不能实现?他好奇。
一定会实现的。妈妈虔诚肃穆的表情感染了他,他没继续追问。怎么可能每一年的愿望都成真呢?心底不相信妈妈。
从前爸爸在世,每到年底爸爸载妈妈来烧香。爸爸离开后第一年,妈妈说年年岁杪烧香习俗不可中断,他勉为其难。但妈妈很高兴。每次烧好香后,便说她为他许了好愿。
妈妈为他许了什么愿望呢?他没关心过。他要赶着回去忙他的生意。
妈妈突然逝世,收拾妈妈的遗物时,发现妈妈衣柜抽屉里留下一张便条,写着:年底送灶神之前,记得去大伯公庙还愿。
送灶神之前是什么时候?平时大家用阳历,农历只妈妈自己在用。他对着字条喃喃自语。太太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送灶神。你怎么知道?他奇怪,身为基督徒的太太竟比他清楚。我妈妈每年送灶神呀!太太耸耸肩。岳父母是佛教徒,其实跟他,或说跟大部分华人一样,都是佛道不分。
道教拜妈祖、大伯公、关公、地主公、灶公,他从小跟父母一起烧香,父母亲后来拜观音,他也跟他们去佛堂。太太本来跟岳父母一起拜神佛,嫁给他时还是求神拜佛的,后来,不知为何,跟公司里的一班同事,每星期日早上去教堂听圣经,听久了变成基督徒。
他对宗教没强烈信仰。烧香拜神是跟父母的习惯。太太选择更换宗教,他亦尊重她的自由。两人各有信仰过日子。有时太太给他说圣经,说白了是在传教。他当风吹过耳边。
妈妈去世前,都是他载去大伯公庙烧香。他个人的意愿里从没想过去烧香。看见妈妈留下的字条,他特别在日历作记号,今年送灶神的日期落在阳历1月20日,这表示1月20日前,他须到大伯公庙烧香还愿。
跟着妈妈去拜神,看到妈妈总是非常尊敬虔诚地对着大伯公念念有词,时间长了,他问过妈妈“大伯公是什么神?”妈妈的回答很含糊,只说一句“就是土地公。”然后他才发现,华人拜大伯公,土地公,把神称得好像自己人一样亲爱,这神是阿公级别的,应该就是最高的神了。
他叫儿子跟他去。儿子上车,坐他旁边,手上忙手机活动。他想起从前跟父母去烧香的情况,一模一样。完全一无所知,就跟着父母。父母也没特别灌输宗教思想,就说去烧香,拜拜时,嘴里喃喃地许愿。
妈妈到底许了什么愿望呢?他其实什么也不知道。
儿子问他,爸爸,你来烧香做什么?
他告诉儿子来许愿。
许愿?跟谁许愿?儿子不明白。
跟大伯公许愿。他回答得很流畅。
许什么愿?儿子追问。
就许愿呀。他说。
儿子不理他,对着手机不再说话。
他把车子停好,一下车,听见回教堂午祷余韵无穷的颂经声响彻云宵,仿佛透过天际去到无尽邈远的沙漠。
他像妈妈在世时一样,先到寺庙旁边一排售卖香烛的摊档,告诉卖香的小贩,我要拜太岁拜虎爷。小贩说五块钱,交给他一包香烛和金银纸,又提醒他,记得回头给帮你解太岁的大叔包红包呀。他点头说好的好的。
到大伯公庙后边的偏殿拜太岁拜虎爷,回到大殿给观音佛祖烧香。又低头拜大伯公,儿子手上拿的手机被他瞪眼瞪到口袋里,跟着他走进走出,跟着拿香拜拜。一边低声咕噜,好热呀,好多烟呀,可以快点吗?
他听着儿子的埋怨,像看到从前的自己。他给香油箱投进一百块,听到庙祝敲钟,当当当,声音仿佛去到远远的地方。
他将金银纸投进焚金炉,看着余烟袅袅,转头跟儿子说,好,今天还愿了,又许愿了,我们回去吧。
妈妈许了什么愿望呢?他其实一直不知道。妈妈都没有说,他也没有问。也许还要再多许/还几次愿才能领悟妈妈的愿望吧?
每一年送灶神之前,他就带儿子去大伯公庙烧香还愿,顺便许愿,跟妈妈在生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