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A KENT
贾文俐
Mr. A Kent是新移民, 是那种买了五百万澳币国家债卷的商业移民。 既然来到了洋人的国度,难免要入乡随俗地取个洋名,不能再任由朋友“阿康,阿康”的乱叫, 很是土气。经过了一番取舍,他决定用“Kent” 这名字, 既时髦,又好记。偏偏他的老朋友们习惯了在名字前面冠上一个“阿”字,于是很自然的大家都叫他“A Kent”, 如果问他的全名,很多人不知道。可是一位裤带打着金黄色的“H” 字,手指上套着十一卡拉钻石的实业家,总有他摄人的气度。不知觉地,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们,一见到他就先矮了一截。 为表示对其身份之推崇,大家尊称他为“Mr. A Kent“。他本人也很满意这称号,虽然刚开始时,他还没反应Mr. A Kent是在叫他,但经过一段时间后,Mr. A Kent这称号就如影随形地附上身了。为了方便,在背后大家简称他为MAK。 您是知道的,印尼人惜字如金,连多说一句话都懒。所以,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新名词, 如ISMUD代表小三,ORTU是老人家,JK 是印尼前副总统的简称,等等。因此一提起MAK, 大家皆认知是Mr. A Kent。
MAK 落脚于悉尼,惊动了银行及房产界的武林高手,大家纷纷使用自家的武林秘笈,争取他成为客户。终于有一天,MAK及夫人驾临位于唐人街的汇丰银行去开户口。他的夫人顶着蓬蓬松松的头发,据说此发型叫贵妇头,不信,可以看看印尼新闻媒体发布的图片,凡是秀发高耸入云的,肯定是贵妇。陪同他们前来的是银行的一位顶级贵宾,未到访前,他已向分行经理介绍MAK的身价,所以一听说贵宾光临,分行经理忙不迭地倒屣相迎。
交换名片时,分行经理心里一动,只见名片上印着:DR,原来MAK 还是一位博士! 寒暄之际,分行经理笑着用普通话问:“请问您的PhD是在哪里完成的?” MAK 一脸茫然,问:“PhD是什么?” 分行经理扑哧一笑,说:“ PhD 就是博士学位, DR是头衔。” MAK 顿了一下, 说:“奇怪,在美国我们都称DR, 并没听过PhD。” 后来,分行经理从另外一位客户听到,MAK的博士学位是在印尼花了两千美金买的。
过了几天, 分行经理收到MAK 的电话,说他有一百万的钱, 要定存,可是请分行经理不要让他的夫人知道。接着, 分行经理又收到MAK夫人的电话,同样的要定存一百万,请经理别告诉她的先生。想到这对人前恩爱的夫妻,分行经理不禁开始怀疑他的妻子,不知她有否背着他存私房钱?
虽然MAK 的博士学位是假的,他却是一位好学又爱思考的人。他尤其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兴趣。因为能够谈相对论的人都很有学问,与众不同。可是他对时空及重力的关系没有概念,因此非常苦恼。有道是心诚则灵,有一天,他从梦中醒过来,爱因斯坦突然入梦来,告诉他世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譬如说你喜欢的, 就是美,不喜欢的都是丑。 而实际上并没有美丑的界定,这一切都是人们在一念间创造出来的。他终于开悟了,并且以此举一反三,思考更深一层的道理。 在一个饭局上,他高谈相对论;他说:“如果一个已经五十岁的男人,还买不起车子,你会不会觉得他很老?” 他的朋友们环顾四周,还好在座的都拥有车子,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点点头称是。“可是,如果同样是五十岁的男人,开着一部奔驰,你看他是老还是年轻有为?“ 一群朋友面面相觑,说得太有道理了!原来相对论是这么简单明了。而且此理论还可以引用在任何现象。
MAK再进一步阐述:”如果一个瘦小的穷小子骑在摩托车上,看起来像不像一只猴子爬在树上?可是如果他开的是保时捷,身材瘦小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因为左看右看都是一个大帅哥!你们说对不对吧?这就是相对论!“ 朋友们很高兴,他们终于了解了何谓”相对论“,以后也可以在朋友群里吹嘘一番。
早在未移民前, MAK 已在悉尼买下一栋豪宅,相较于刚买时的价格,现在已翻了好几倍,因此他对投资房地产很有信心。这一天,他参加投资讲座,投资顾问在台上说:“2008年,澳州房市大崩盘,有谁敢来澳洲投资?没有,一个都没有,当时只有中国人敢进场买澳洲的房子。现在看看,房价翻了好几倍,他们把房子卖掉,不但赚得够够,澳币又升值,你说,他们乐不乐?乐呀!赚的吱吱叫呢!” 观众都点点头。
顾问喝一口水,继续说:“最好的投资就是买房子,没有别的途径。你买股票,每天你的心跟着股市上上下下,很多人不知道他为何会有心脏病或高血压,就是买股票引起的。那颗心每时每刻都挂在股市上,铁打的心也会受不了, 对不?你如果买珠宝,戴起来,别人的珠宝比你戴的更大,看了血压就莫名地飙升,你又永远比不上人家,而且珠宝还会被偷,对不?所以最好的投资是房地产,即不怕被偷,火烧有保险,又会增值。 可是要注意,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他被顾问打动了,就向顾问自我介绍,他是印尼来的新移民,想看看房型图。顾问一听是印尼来的,就竖起大拇指,说:“哇,印尼人都富可敌国呢!” 赶快拿出一大叠资料给他看。
MAK 听得懂一些英文,就苦在说不口。顾问每讲一句英语,他就点点头说:“I see, I see!” ,表示“我了解,了解。”顾问问MAK 要买大约多少钱的房子,MAK想了想,说:“就三房两厅,三百万的吧!” 顾问不认得MAK 是何方圣神,竟然问:“请问先生是要付现金或贷款?” MAK 说:“听说如果买投资房,贷款可以抵税?” 顾问说: “贷款是可以, 可是印尼客户要贷款好像有些困难。银行界盛传,他们在印尼真实报税的收入非常少, 却又买得起几百万,几千万的房子,哈哈哈!我的一位银行界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位印尼客户报税的收入一年只有两千澳币,却能够每个月付一万三千澳币的贷款。真是想不透他们的钱从哪儿蹦出来的,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哈哈哈。。。” MAK听不下去,仿佛每一句话都在说他,这么大剌剌的嘲笑印尼客户,士可杀不可辱,不买他的房子了,立刻走人!
MAK生性好善,侨界办的慈善募款晚会他不会缺席。这一晚,晚会主持宣布MAK 将献唱一首歌曲助兴,请来宾热烈鼓掌。于是,在大家的期待中,MAK悠悠的唱起来:“Only You……” 哇!大家很兴奋的尖叫,虽然那是属于老男人的歌,可是他的歌声犹如黑人爵士歌手,富有磁性。尤其是当他唱到“Ak…O…Only You…”,又皱眉又闭起眼睛,两手一摊,来宾们都疯狂了,尖叫声,口哨声此起彼落,整个场子被炒热 。唱毕,主持不让他走,要他和来宾讲一些话。于是MAK清一清喉咙,用普通话说:“今晚实在太高兴了,认识这么多有爱心的新朋友。主办单位准备的节目很丰富。刚才几位年轻女孩子跳的Lane Dance太好看了,女孩子们的身材个个前凸后凸,害我的眼睛忙不过来。。。” 坐在MAK 邻桌的一位老大姐,不禁说:“Well, well, well, 已经是阿公级的人了,那些女孩子都可以当他的孙女,他竟然对她们的身材感兴趣? 真可怜呀!” 另外一位女宾则说:“MAK不是这一种人,他只是嘴巴轻浮。年轻时被他的父亲知道他爱上酒家,罚他跪在祖宗牌位前,发誓不再找那些狐狸精!” 另外一位女宾是他在印尼的邻居,说:”我去过他的家,哎呀,他的客厅上高挂着一副很大的裸女图,他说那是艺术品,害我讲话都一直低着头,不敢抬起头来。“ 女宾们纷纷摇头说:“夭寿呀!” 此时MAK 回到了他在邻桌的位置。过不了一会,听到“啪啪啪”拍手声,原来是MAK 口渴了,想喝水,可是茶壶空了,他的嘴巴又塞满了食物,只好把两只手高举在空中,拍一拍,然后再用手召唤服务生。邻桌的老大姐不禁瞪了他一眼,嘀咕着:“So rude!”
MAK在悉尼过得并不开心,朋友们很少会在晚上聚会,他们说要把时间留给家人,到处是那么的安静。朋友说得对,”澳洲是寂寞的天堂,印尼是快乐的地狱“,原来天堂的滋味是如此的难受。MAK努力尝试学过澳洲人的生活,在自家花园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到海边吃冰淇淋,看日落,到森林深处去採蘑菇。。。这一切的点点滴滴,逐渐改变了他对澳洲的观感。慢慢地,他开始感受到“静”的美。早上的悉尼,走在社区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会互道“早安”,就连互不相识的狗狗,也会跑过去互相摩顶,互相追逐。不像在印尼,刚认识时,对方会先把你从头到脚扫描一番,狗狗一见面就互呛,乱吠一通。MAK是爱思考的人,他得出的结论是,印尼天气热,人们爱吃辣,所以火气很大,一句话就会激怒对方,拍桌,放马过来呀!谁怕谁呀?狗狗也就有样学样。
有一晚,他在中央火车站对面的广场,看到一群人在发热咖啡给排队的流浪汉,他不知觉地走上前。那些流浪汉正冻得瑟瑟发抖,看着志工和流浪汉完全没有隔阂,哈哈大笑地聊天,MAK恍然大悟,原来流浪汉也可以成为朋友。在这儿人人平等,没有分别,或许这就是天堂吧!看着看着,他的心被触动了。他向一位志工表达想参加他们的行列,志工把他介绍给一位流浪汉的领导,大家称他为Prof,MAK觉得很羞愧,怎么会遇见真博士了?据Prof说,他原本是大学教授,因为厌烦了在大学里的考核制度,以及教授之间的相互竞争,他不想被束缚,所以毅然决然的放下家庭,事业,流浪到街头去过自我解放的日子。MAK参加了几次咖啡发放,结交了许多志工及流浪汉朋友。在这里,人人称他为Kent,虽然少了Mr的尊称,可是听起来特别亲切。有一天,他告诉Prof,想每周一天炒一些印尼的粿条或炒饭,送给流浪汉朋友,Prof高举双手欢迎。从此,MAK每天都期待发放饭盒的到来,他忙着准备煮80人份的饭盒食料,这不是简单的事,于是MAK的夫人及一些朋友变成了他的助手,他们也加入志工行列。
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MAK在澳洲度过了三年。朋友问他,想不想再回印尼?他大笑着说,“不行啦,我太忙了!”的确,他的生活过得很充实;上专科学校学英文,学初级物理,(他发愿一定要把相对论弄清楚),然后去养老院陪老人家聊天,又发放咖啡及饭盒给流浪汉,还给他们剪头发。。。。。。啊!想到这些流浪汉朋友由衷感谢的眼光,他莫名其妙的笑起来。渐渐地,人们忘了Mr. A Kent这称号,大家记得的是热心公益的K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