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华文坛前辈 沙里洪遗作
『在1863年代,居住在「老武漢日里」地區的村民只有大約1000人,其中有來自印度的吉寧人和非原住民將近100名,而華族人士才有二、三十名』。這是當時英國殖民地統治者萊弗氏派遣到老武漢調查當地人口與土特產貿易的使者所描述的報告。
現在看來,上述報告只是「走馬看花」而已,因為根據另一份資料證實,3年之後(1886年),已有一位華人、「雷珍蘭」(荷蘭殖民地時代政府所委任官職)張耀軒在老武漢擔任華人事務官。由此可見,當地華人居民當然不止二、三十名,否則無須委任華人官員。
另一事實就是1886年在老武漢已建立起信奉觀音佛祖的“壽山宮”,而建宮時所立碑石,刻寫著早此30年(大約1856年)已有“唐人到幼裡(日里)”,可見華人到“日里”的足跡更早於“日里煙園”開發之前。
那位由老武漢日里蘇丹手中取得特別優惠土地租借權的荷蘭人尼恩赫斯(Jacobus Nienhuys),在開始 的一兩年,他的「宏圖大展」計畫發展得並不那麼順利,因為生活在當地的大多數馬達加羅人,都受僱於各處擁有種植地的小農園主而不想輕易離開。
基於這種困難,這位急於求成的「大頭家」便轉而實行向外招聘“苦力”(Kuli)的計畫,不惜花錢從爪哇運送一批批青年男女,憑一紙「契約」Kontrak)把他們拖進了「能進不能出的老虎坑」。然而由爪哇雇用來的勞工並不符合「大頭家」的意願(毫無種煙經驗),因此他又想到從外國尋找有力氣幹活與刻苦耐勞的勞工。於是開始從檳榔嶼(今之檳城)招募吉寧人(印度籍)和一些華籍勞工。再後來,這位園坵主更派出人馬到香港和汕頭去哄騙年輕力壯的華人勞工「過番」來「日里黃金窟」發財,並允許南來的勞工可以先借一筆「安家費」,這讓那些想「發財」的不識字勞工,一批批與園坵主簽下契約,落入了離鄉背井開荒辟地種煙葉的陷阱。
經過幾年辛苦經營以及千方百計役使廉價勞動力,「日里煙園」的「小王國」逐漸鞏固起來。當初那塊面積不小的園坵,是在相距老武漢五六公里通往“半路店”(Titipapan)再過去的地段;準確位置為穿流過半路店的日里河對岸地區。當時,那一帶尚屬於荒野,那塊長達二,三公里,寬也是二,三公里的土地,由半路店延伸到哥打芒昆(Kota Bangun)地界。這位野心勃勃的荷蘭人,為此把家也安置在煙園裡,形成了權力無限的「園坵大頭家」。
老一輩華人都知道,「半路店」之名源於其位置正好處於棉蘭到勿老灣海口的半途中,距棉蘭和勿老灣均是11公里。若由老武漢到半路店,則只有五、六公里,由半路店到哥打芒昆僅兩、三公里。
在日里煙園興旺發展的年代,半路店聚居了越來越多華人居民,他們中有些人做起小生意,在園坵「發大糧」與「發小糧」的好日子,販賣日用品給園坵工人,賺取小利。
然而,這位荷蘭青年尼恩赫斯雖然有漠柏蘭比臘地方頭人、號稱「拉督」的協助,並為他找來一批當地勞工,但本人卻毫無種煙經驗。於是他只好親自到檳城,通過當地一位爪哇籍哈夷,招收到數十位勞工到日里煙園。可是,這些新來的爪哇籍勞工不太聽從他指揮,因此只好採用種植多少棵煙苗來計算工資,以此來償還先前支借的「安家費」。
結果這位園坵主第一次收穫的日里煙葉只有350綑,由老武漢出口運到檳城,再轉口運到荷蘭的涵塘,其售價每半公斤48仙荷幣。
不久由檳城找來的爪哇工人合約期滿,尼恩赫斯又再到檳城尋找華族「老客」(曾有種煙經驗者)。而這位「大頭家」也在1865年遷移到日里河畔的馬杜邦地方,租了一間民房安居下來,更方便監管種煙工人。當時他只擁有馬來勞工23名,以「日工」支酬;而與他立有契約的華族勞工,卻多達88名。
這位園坵主第二次的煙葉收成已達到389綑,而且煙葉品質更佳,每半公斤可賣149仙荷幣。
這位「大頭家」於是把煙園面積再擴大,以為可以賺大錢。結果卻因人力不足,照顧不過來,虧損了六千荷盾。這次遭遇也使尼恩赫斯被他在泗水的荷蘭農園老闆撤了職,調回老家去。 (以上叙述時間前後夾纒不清)
繼他之後,換了兩位管理日里煙園的“大頭家”,直到1872年山德勒斯(L.A. Sanders)上任,這才走上好運,連續5年好收成,共賺取了六萬荷盾。
至於被撤職的尼恩赫斯,回到荷蘭後遇見了燕遜(PW.Janssen)和格林明(Clemen) ,三人合夥湊足資本一萬荷盾,再度重來日里。這次他照樣有日里蘇丹支撐,不必租金取,得日里河與浮魯卒河(Sungai Percut)之間的大片土地,其面積由甘邦馬巴爾(Kampun Mabar)到老日里地區(Deli Tua ),使用權長達99年。這一回真的是發達了!燕遜從本國的“荷蘭銀行”取得大量貸款,又籌集到30萬盾資金,成立了“日里洋行”(Deli Mastschappij) ,由他擔任經理。接著從1875年開始,資金繼續擴大,由50萬荷盾增加到1889年的400萬荷盾。資金的倍增當然跟日里煙園獲取大量利潤分不開。
最後接任煙園管轄大權的,是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格裡麥斯(Cremees) 。他由1871年開始掌權,有計劃地向檳城,甚至遠至中國汕頭、香港各地區,招募大量的華族契約勞工,帶進了日里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