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5 12 月, 2024
Home文艺怀乡的碎石

怀乡的碎石

朵拉

濒邻珠江海岸的外港新填海区下了的士,整齐的高楼与宽敞的大道,让人看到澳门另一个新面貌。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澳门文化中心的澳门艺术博物馆。1999年3月开幕的艺术博物馆,楼高5层,有2个展览区,5个展览馆。3楼是历史绘画馆,馆内展出的艺术家作品多与澳门环境及历史变迁有关系,4楼是中国书画馆和中国陶瓷馆。在博物馆逗留的时间过长,出来以后,陪同的澳门作家许钧铨要赶着回去,他带我们走一段路,意外在路的另一端,赫然和冼星海的半身铜像相遇。

矗立在澳门文化中心公园绿荫间的冼星海,此时仿佛有风在吹掠,浪在狂嘨,他的头发、袖子和衣服,一层层地,波浪一样飞扬起来,还有双手那突出而有力的指节,在在都充分地表现这位民族作曲家当时的忧伤、愤慨与怒吼,据说这富有力度和美感的铜像命题是《怒吼吧!黄河!》。

眼前这铜像的底座铭刻着“人民音乐家敁冼星海”(1905?1945)。这是广州雕塑院院长俞畅的作品。195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的俞畅,曾于访谈中说:“雕塑是一门艺术,并非‘捏公仔’。”雕塑冼星海铜像之前,他大量翻阅历史资料,采访知情人士,对冼星海的生平了如指掌。“要塑好音乐家,”俞畅的自我要求是“先弄懂音乐,以及洗星海的音乐创作。”有一点不可不知,俞畅的母亲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音乐教授。

无意中邂逅像他的音乐一样澎湃深沉激昂的冼星海铜像,我们不无感触。小女儿鱼简2008年到北京演奏《黄河大合唱》,为一个儿童合唱团当钢琴伴奏。这儿童合唱团在10多年前曾于马来西亚表演过这首不朽的传世名曲,当时特别邀请苏联的钢琴家作为伴奏。过后每一年儿童合唱团虽然都登台演出,《黄河大合唱》却因找不到钢琴伴奏,被迫中止表演。直到鱼简从英国毕业回来,合唱团找上她,怒吼的黄河才重新得以在台上咆哮。他们在西马的几个州属巡回演出后,2008年8月,于北京香格里拉集团嘉里中心饭店,当晚的观众是世界各国驻中国大使,沉溺在黄河的波涛狂叫中的鱼简,手指迅捷如飞般跃过黑白琴键,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就在黄河怒吼时,台下看表演的某国大使无礼地,突兀地站起来抗议,要求演奏即刻停止。

我问鱼简,波涛般的怒气在胸口咆哮:“你们就这样中断了这首经典名曲?”

“是。”她严肃,但微笑:“可我,终于感受到音乐永恒而伟大的力量。”

选择音乐作为专业,时常被人询问,成绩那样出色,为什么不选医科?法律?工程?她有时候泄气:“好象读音乐是考试差劲的人才可能的选择。”这一次在北京的黄河经验,让她从此对音乐的信仰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创作,1939年写成的深情浩瀚作品,是已经将近70年前的老音乐,可是当豪迈奔放,热血奔腾的旋律弹奏出来时,照样形成一股雄伟的力量在澎湃汹涌,让人心神激荡,也让心虚的人怯懦害怕,选择退却不敢面对。

冼星海,就是这首气势磅礴,力量强大的黄河颂的作曲家。

澳门多次主办冼星海的纪念图片展和音乐会。因原籍广东番禺的冼星海,出生在澳门妈阁庙外望濠海镜湖的小渔船上。

先后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及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冼星海,学成回国后,在上海及武汉参加抗日活动,以音乐救国。1938年10月,35岁的冼星海和妻子钱韵玲到了延安,隔年2月认识24岁的年轻诗人光未然。两个谈得来的艺术家结为好友。光未然创作长诗《黄河颂》后特意请冼星海来听他朗诵。冼星海听完,突然把歌词一把抓住“我有把握写好它!”3月的延安气候寒冷,感冒未愈的冼星海躺在炕上创作。光未然知道他爱吃糖,和战友们找来2斤白糖,放在桌上。冼星海写几个音符,就抓一把糖送进嘴里。短短6天时间,雄浑有力激昂深情的《黄河大合唱》终于完成了。

这是一首震憾人心的抗日歌曲,演出时获得如雷掌声。在表演的台上和观众的台下,人人昂奋激越,感动流泪齐声叫好,台前幕后交织出中国人的爱国深情。

1940年5月,一部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拍摄完毕,将送到苏联加工,特别指定由冼星海配制音乐。那条经新疆前往苏联的路途极度艰辛,直至12月他们才抵达莫斯科,因为苏联和德国的战乱,配乐工作无法如期完成,就在归国无门。走投无路时,一位哈萨克音乐家巴赫德把流落街头的冼星海带回家。浴在温暖友情的异国,冼星海陆续完成《黄河大合唱》的交响伴奏总谱、《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之战交响乐》、《中国狂想曲》等作品,同时也创作出讴歌当地民族英雄的交响乐《阿曼盖尔德》,受到哈萨克人的喜爱。

贫病交加的生活伤害了音乐家的健康,急性肺炎、肺结核、肝肿、心脏病和腹膜炎固然没有损害他的创作细胞,但却夺走了他的生命。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

一生只活了短短的40年,在世界上却有两个地方的两条马路以他名字命名。一在诞生地澳门,另一条在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市的原弗拉基米尔大街,命名为“冼星海大街”。苏联是冼星海逝世的地方。

澳门冼星海大马路,和澳门其他旅游景区的地上一样,铺满了碎石块,据说这些颜色各异的碎石是特地从葡萄牙运过来的。澳门市政府以不同色彩的碎石巧妙地镶嵌成各种图案,街道变成艺术家的作品。许多弯弯曲曲像海浪一样的碎石块铺就的马路,听闻是葡萄牙国的特色。对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来说,每一步都是乡情,踩在熟悉的缤纷碎石块路上,可以解去或多或少的乡思和乡愁吧。

生于澳门,离开故乡,死于异乡的作曲家冼星海,当他在异国思念家乡的时候,没有不同颜色的石块来解他的乡愁,他只有以音符来渲泻他对家国的思念和深情。

来自葡萄牙的葡萄牙人,同样是离乡背井,到了澳门,最后也可能客死在澳门。澳门有很多大马路,都是葡萄牙人的名字,

然而像冼星海同时在世界上的两个国家有两条大马路,应该是罕有的吧?难怪澳门人称冼星海为“澳门之子”,并视他为“澳门的骄傲”。

在阳光下拂起的微微海风中,冼星海大马路的公园里,荡气回肠、哀而不伤的黄河大合唱在耳边激越地响了起来。许均铨伸手拦部的士,说他得赶去赴约了,而我们,看着高举着手,神采飞扬,气势雄浑的冼星海,舍不得离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