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 1 月, 2025
Home副刊汪惠迪:细说从头•辞书的故...

汪惠迪:细说从头•辞书的故事(19)

细说从头•辞书的故事(19):

揭示当代汉字之特点

独辟训释形音义蹊径

汪惠迪

 

日前,在微信上跟徐州工程学院退休教授朱新兰女士聊天,我告诉她,常州市辞书博物馆正紧锣密鼓地在筹建中,预计明年国庆节开馆。我手头仅有一部《现代说文解字字典》(群众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北京),是27年前她跟他先生杨洪清教授(已故)联合题签送给我的,这是他俩合著的第三部字典了。

《现代说文解字字典》
洪清、新兰题签(1997,11,7)

我问朱教授,可否把他们合编的三部字典捐赠给常州市。朱教授一口答应,并说她可以捐赠七部。我在欣喜的同时暗自吃了一惊,七部,这得花多少心血啊!

朱教授告诉我,这七部字典依出版时间先后排序是:《多动能解形说义字典》《快速识字字典》《现代说文解字字典》《新编快速识字字典》《常用字字谜小字典》《字词语句认读词典》《小学初年级字典》。她表示会很快就把字典快递到常州去。本文写作时,字典悉数到了常州。

杨洪清朱新兰伉俪在徐州彭城大学工作,我跟他们素昧平生,初次见面是1997年11月8日,地点在新加坡莱佛士书院礼堂。

自左至右:彭丽儿、杨洪清、笔者、朱新兰

上图左一彭丽儿女士何许人也?新加坡人,现代伯乐。暂且按下不表。

细说从头,得从1996年10月的一次会议说起。那年10月16日至18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在广西桂林举行,我应邀参加。那时我在新加坡工作,因无直达航班,得从香港转机前往。

会议期间,我听了徐州彭城大学中文系主任秦洁才女士(已于2014年12月26日逝世)的学术报告,她是代表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杨洪清参加会议的,她的报告介绍了杨先生的解形快速识字法及为推广这种识字法而特地编纂的《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1993年)和《快速识字字典》(1996年)。

会后,我跟秦主任聊天,得知杨教授生活清苦,因编纂字典需要买参考书,他节衣缩食,常年不看电影,还蹬三轮车到集上去卖豆腐,“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用来贴补买参考书。我听了之后,深为感动,心想大抵也只有我们国家的教授还得靠卖豆腐挣几个钱,用来买参考书了。这种刻苦清苦做学问的精神令人钦佩。大约谈得投机,秦主任问我:“这两部字典你要不要?”我心想素昧平生,受人馈赠,无以回报,怎么好意思呢?正想推却,秦主任十分诚恳,执意要送。却之不恭,我就收下了。会后高高兴兴地把词典带回新加坡去了。

回到新加坡后,工余时我就翻阅字典,想了解一下“解形说义,快速识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识字教学法,字典又是怎么配合识字教学提供服务的。读后才知道这种识字方法是以讲解字形为本,利用偏旁带字,形、音、义结合训释,将识字与学语融为一体。那时中国正流行“集中识字法”,影响很大,我想多一种识字方法比个高下,有益无害,教师可以择优选用。

同时我想到,新加坡实施华英双语教育政策,英语是第一语文,华语是第二语文,新加坡许多华人开口闭口“华文难学,华文难学”,以致华族子弟未学就心生恐惧,学华文时缺乏信心,没有积极性,为此老师也很烦神。更有甚者,为躲避华文,有的家长居然带着孩子远走他乡,移民到澳大利亚去了。推广解形识字法对新加坡来说,可真是雪中送炭啊!再说了,随着中国崛起,华语必将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新加坡华人可不能真的“脱华入英”啊!

于是我决定写篇文章推介这部字典。我琢磨着怎样阐述字典的特色,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想来想去,觉得打比方是个好办法,就用“认字先认娘,认娘带儿郎”为书评的标题。1997年1月26日《联合早报》的副刊《早报周刊》发表了这篇文章。

书评附了示意图和字典的书影

走笔至此,我得请上文彩照中左一的新加坡现代伯乐彭丽儿女士出场了。彭女士是新加坡现代语言中心校长,我们并不相识。后来我才知道,为了寻访名师,邀请中国语文专家到新加坡传经送宝,帮助新加坡华文老师解决华语难教的问题,她求贤若渴,便到我国上海等地考察。她从我写的书评中获得信息,大喜过望,便亲自两次赶往徐州,考察当地几所杨洪清朱新兰夫妇进行快速识字试验的小学,证实效果卓著,名不虚传,就决定上门把杨朱两位教授请到新加坡讲学。

信是有缘,如此这般,杨朱两位教授步出国门,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踏上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康庄大道,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11月8日,杨朱两位教授第一次在新加坡讲学,讲题就是“解形快速识字”。那天,新加坡现代语言中心假莱佛士书院礼堂举办公开讲座,事先《联合早报》发了新闻,听众主要是中小学华文教师,礼堂爆满,座无虚席,有人得站着听,真是盛况空前。这种情形在新加坡难得一见。

一炮打响之后,1998年6月和1999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先后邀请杨、朱两位专家到新加坡开班培训中小学华文教师。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和多所中小学也纷纷邀请他们前去讲学,《快速识字字典》(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第1版)成为1997年新加坡的畅销书籍,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这部字典被中、新、马三国教育部列为推荐书籍

杨、朱两位教授在新加坡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消息传到马来西亚,又应马来西亚“教总”和教育部等单位邀请,四次“转口”大马。在大马期间,巡回八个州,培训教师约5000人,举办讲座,听讲师生10万余人(详参《墙里开花墙外香 芬芳馥郁飘南洋》[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9)],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公众号《HUAYU》)。(上篇)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ment -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