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規律連睡覺都會香一點
新加坡 吴伟才
我啟蒙時候——大概五六歲吧——祖母就常拿著她那本“聖經般”的通書來教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bla bla bla,bla bla bla,每天都是重複這些,沒完沒了。
直到高中時才知道那是出自17世紀教育家朱用純的《朱子治家格言》。
. 其實,是在自己作世界背包旅行時,我通過實踐才深刻地體會到規律的重要。那就是:無論遇上哪種不同場景或事件,或甚至一些突發狀況,假如還能盡力去堅持自己的規則與律守,那就可以先穩住自己。
所以規律,先是來自原則。 . “黎明即起”這四個字,已經是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所要求了,其中有醒來的舉動作為,還有需要依循的時間。在這之後的秩序就是“灑掃庭除”,目的就是為了“要內外整潔”,這五個字,就是提醒自己保持生活乾淨的原則。小時我只覺得這些bla bla bla全是腐朽多年的老死板,但現在我完全改觀了,這是生活哲學。
原來,處在一種規律式生活常態裡去看自己,就能看到自己本性對它的反應。就比如教職人士都得遵守生活規律,同時也就是一種自我考驗。假如是對我們有著正面影響的,帶有積極性的規律,就能讓我們更深入地去瞭解並思考生活的意義。而當一個人,有一天真正明白了自己,也同時明白活著的意義,並且願意將自己堅守的原則編入生活裡,他肯定能在最大程度上讓身、心雙方面都生活得井井有條,也肯定能獲得一份心理上的踏實平靜。
有個朋友故意調侃說:“那我也有規律啊,但我的規律是中午起床,凌晨睡覺,街上隨處野餐,哪裡有樂子就往哪裡追逐不休”。我說,“開始你肯定感到放任不羈是個樂趣,但很快你就會發現,這個樂趣很空泛,因為它始終無法給你一份自覺的尊重,慢慢你就會發現生活在一堆亂渣裡,或許就此變成渣男。”說得那麼嚴重當然是說笑話。
一個生活有規律的人,是會尊重自己的,就因為他欣賞自己做得到。
但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規律,並不容易。因為個人條件、客觀因素、生活訴求、理想目標都人人有異,我們無法強迫一只貓頭鷹在陽光底下去覓食,也無法強迫一隻北極熊去住在熱帶雨林裡,所以自己那一個健康生活規律,必須自己去量身定做——根據知識、訴求、理念,還有各項主觀及客觀的條件,才能“設計”出來,且這個生活規律還需要經過一番實踐的考驗,才能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一旦找到最適當,且還能通過時間及實踐考驗的規律,那就盡量保持它。當然你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善,但規律的規則與守律,要盡量保留最初的立意。我舉個生活裡常見的例子,說明一下規律不受干擾的重要性。
你肯定見過攤販們如何開攤。他們做一切都必須是按部就班的。因此所有的舉措都有一定秩序,假如其中出現了物品錯置,或供應上有誤,那肯定就影響到進程。當然,出現了這些狀況人還是能夠重新判斷再加以調整或適應來繼續進行,但在客觀上已耗費了更多時間,心理上也造成紊亂,因而影響了效果。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生活很悶。我自己覺得,時間的規律雖是固定的,但生活的內容大可以變化。比如哪天不想畫畫那我就準備自己的專欄,假如覺得哪天不需午睡,我就去弄點自己的儲備菜或自家醃漬品。其實家裡也不必天天收拾的,維持生活環境的活動大可以分開來進行,前提是規律的時間框架不變。假如起床後不必做家務,那我就在打開的窗前做簡單的甩手或關節的舒筋運動。其實,我覺得平時有做家務的樂齡也不必每天運動的,一週內能有三四天活動筋骨已經很不錯了。我每天起床後都會在床上學貓貓那樣扭動自己十多分鐘來進行下肢靈活練習,等全身放鬆了才下床。
規律的時間看似呆板,但其實也可以因為內容替換而變得靈活。但首先要搜集知識,並且要清楚自己的境況,才能安排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規律來。
在生理上,規律生活給了我一份難以比擬的安全感,而自己身體也因為適應了規律而呈現出穩定進行的水平式。身體是可以聽話的,而規律就像是你發給身體的指令。有了規律,就是你在主宰自己的身體,而不是讓生活裡一些不必要去牽涉的事情去打亂了自己節奏。
而規律所能產生的心理安全感更是難以形容的。一天下來,心裡會覺得充實,有“這一天又安然度過了”的感覺。我個人認為這種安然感,對人的身與心都有極大作用,對自己覺得滿意,對生活覺得完整,就連睡覺都會睡得香一點。